多媒体技术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应用
2011年01月10日 09:38
来源:高一地理备课组
高一地理
内容摘要 将多媒体技术手段应用于地理教学,符合本专业的特点,能够扬长避短,开阔知识眼界,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获得宽广的知识;能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对实施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多媒体 信息技术 地理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和现代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越来越受到地理老师的重视,多媒体已明显优于传统教学媒体。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的整合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充分的展示地理学科的科学美和人文美,激发学生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对实施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形象和科学性在地理教学中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对地理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好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具有很大促进作用。
一、创设新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老师要成功地上好一节课,必须创设优化的教学新情景,多媒体在创设与课堂内容相应的情景、气氛方面有独到的优势。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巧妙的开头设计,能将学生带入最佳的心理准备状态,使其很快进入积极求知的意境。运用多媒体精心设计新颖的新课导入形式,更是别具一格,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随后的智力活动提供适宜的背景,而且能够创设良好的地理课堂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之由被动的接受型学习状态转为主动进取型学习状态。例如:在介绍《地质灾害》一课的课前两分钟,可以播放汶川地震的一段记录片段,倒塌的房屋、弯曲的铁轨、埋在废墟当中的遇难者 ,再加上解说员说出的一串串令人震惊的数字,一方面学生犹如亲临其境,另一方面立即把学生分散的心吸引到课堂上来,用影视片段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直观又新颖,当讲到地质灾害时,可以播放一些滑坡、泥石流和火山喷发的图片,启发学生讨论。学生置身于这样的课堂情境中,求知欲就会被激发,兴趣就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又例如在学习“火山”这个知识点时,在课件了插入一段火山喷发的录像,使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再学习课文内容就会变的轻松容易。在学习我国西北地区时,在课件里插入一段新疆的歌舞录像,会使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启发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学生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或软件的练习,发现自己的知识缺陷和不足,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完善,这是一种自我练习的形式,对理解地理基本概念、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形成地理基本技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当今地理教学发展的方向。只有学生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应适时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方面多媒体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在介绍我国黄河下游地上河形成时,先放一段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视,再用动画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了解它的成因。这样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和影视,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现代教育技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培养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注意五个环节,发散思维的培养、知觉思维的培养、形象思维的培养、逻辑思维的培养、辩论思维的培养。随着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互连网的各种教学信息,同时合适的教学软件可以让枯燥的地理概念变的直观、形象,从而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加强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通过以上几个环节可以看出多媒体技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行之有效的。
二、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只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很费了,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增加生动感,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讲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时,运用传统教学手段,一定会出现教师讲不清、学生难理解的现象,但若用多媒体制成三维模拟动画,实现虚拟、远近、快慢的转换,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观察,就会大大降低教学的难度,缩短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难于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清楚易懂。
教师可以设计出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更能模拟出一些用肉眼、实验或其它电教手段无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让抽象、难懂的问题变得形象、直观,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改变学生的被动式接受教育模式,使其主动地去探索、发现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让素质教育真正进入课堂,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授高一地理上册第一单元《宇宙环境》第三课《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时,教学一开始,可以就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给学生播放视频“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与回归”,让学生迅速地进入本课的教学环境中,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热情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神舟六号承载着中华儿女数千年编织的飞天梦,展现了中华儿女无比自信和自豪,也昭示了中国人的志气、实力和不断攀登科技高峰的豪情,引起国际的瞩目。使学生“课伊始,趣亦生”。并带着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全身心地投入到“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的过程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四、变静为动,便于学生轻松理解难点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使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难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借助多媒体具有突破时空的限制,变静态为动态,形象展现画面,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这一特征,我们可以利用课件将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演绎成通俗易懂的Flash动画:实力逐渐增强的夏季风好比一个逐渐长大的青年人,逐渐减弱的冬季风则用渐渐衰老的老奶奶表示。二者相遇形成一条锋面雨带,随着二者实力的比较可以形象直观的展示锋面的移动过程。通过这些模拟演示,能把学生难以理解的现象变得直观,使学生印象深刻,经久难忘。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并茂,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学习,促进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教学效果。
地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具体性、科学性与生动性。传统教学,仅凭教师手中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图、一张嘴是绝难体现学科的这一特点的,更不容易达到教学的预定目标。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教学理论认为:“要广泛采用发现法,重视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在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由学生用直觉思维推测出正确的答案,然后用分析逻辑思维去验证。”地理课堂引入多媒体技术手段后,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或投影机)看到许多清晰的文字资料、地理挂图、天文景观、气象变化。甚至可以看到反映地理学科丰富多彩内容的动感电视、电影,听到种种的声音,如地震、海啸、火山爆发、泥石流、雪崩、雷击。可以模拟、创设地理学科教材内容涉及的过往场景。由于课堂教学中情景的再创设,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集中了学习注意力,提高了学习水平,老师真正把课教活了,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动静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是中学地理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教学开始,首先用多媒体出示画面,用中国政区图做底图,飞入一幅东南沿海屋顶为尖顶的民居区图,和一幅西北地区屋顶为平顶的民居区图,让学生观察两种民居建筑上屋顶的差异,学生回答完毕后紧接着提问: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呢?这样,学生带着疑问,很自然地将注意力引入本节的教学。然后利用投影出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拖到鼠标点击依次出现我国
以兴趣为突破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的,学生才会自愿接受、参与、探究,而只有自愿的,结果才是有意义的。例如:在“中国地理”中讲述“民族”这部分内容时,我把自己在凤凰古城旅游时,在一家家土家族、苗族寨子里的所见所闻,制成幻灯片,将自己的亲身体会绘声绘色地描绘给学生听,同学们兴致来了,感慨祖国如此辽阔,人文景象也千姿百态,我看着同学们蠢蠢欲动的样子,赶紧趁热打铁,请全班几十几位同学,每人从网上搜集一个少数民族在服饰、饮食、节日方面的风土人情的图文资料,整理归纳,用演示文稿的方式在多媒体教室汇报交流,作一场“课堂中国游”,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效果非常好。
六、化远为近,感受逼真景象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把知识局限在书本上,无论教师怎样发挥语言的才能和教具的演示,都无法直观、生动地再现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发生、演变的过程。倘若使用多媒体,就能把课堂上看不到的地理事和地理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如火山喷发、地震、海洋地形等。也能把十分遥远的地理事物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的各种奇观,如宇宙空间,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等。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时间,选择播放一个或多个片段,即可以把遥远的事物一下子拉到眼前,生动逼真,吸引学生注意力,又可减轻教师讲述的难度,大大节省时间,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以态度、知识、能力为评价依据。由于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小组学习和多媒体交流形式,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相应的采取了与新的课堂教学方式相适应的方法,突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从而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评价的原则有以下三点:1.针对全体学生。2.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3.进一步发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所以在对学生评价时,以态度、知识、能力为评价依据,采用师生共同评价的方法。
总之,将多媒体技术手段应用于地理教学,符合本专业的特点,能够扬长避短,开阔知识眼界,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获得宽广的知识;能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杨玉兰.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百千万工程论文
[2] 郑宇醒,徐文群.多媒体地理教学的模式和应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9(10)
[3] 郑宝田.地理网络教学模式初探.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1(6)
[4] 罗亚明.多媒体教学的普及给地理带来的变化.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1(1—2)
上一篇:有限集和无限集的辨证关系
下一篇: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