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曲阳一中>> 教师园地>> 名师风采>>正文

论《左传》中的郑庄公人物形象

2010年06月24日 08:07
来源:本站原创

 

 

     学界历来对郑庄公多有讥评责难,传统史传从道德标准出发,认为郑庄公是一个于其母“不孝”,于其弟“不友”,于其君“不忠”,飞扬跋扈,不可一世,而又虚伪狡诈的奸雄。然而抛开儒家道德标准,从真实史料客观地、公正地审视郑庄公,我们会发现郑庄公是春秋初期一位雄心勃勃、智勇双全的杰出君主,他有相当成熟的政治眼光和治国才能,是一位有智谋的杰出君主。

 

 关键词   郑庄公 智谋 杰出君主

 

 

 郑庄公是春秋初期政治舞台上一极活跃的人物,也是春秋时代备受争议的人物。古人用仁义道德的观念衡量人物,因此对郑庄公评价多是谴责的。认为他是阴险,狠毒,狡诈的。但综观郑庄公的生平作为,我们会发现,他的政治行为在客观上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他使西周最后一个受封的诸侯国——郑国,在春秋初就驰骋中原、号令诸侯,极一时之盛,连史学家都对其肯定,称为“郑庄小霸”。取得这样的成就是与郑庄公的政治谋略和治国才能分不开的。因此我们说郑庄公是一位识大体、有大度、有智谋、有才干的杰出君主。下面从他的对内、对外政策和行为来分析讨论郑庄公的智谋,体会一下这位历来受谴责,但却有智谋的杰出君主的人物形象。

 

一、 对内政策及活动

 

(一)家事

郑庄公,郑武公之子,名寤生,是春秋初年的郑国国君。公元前757年生,公元前743年至公元前701年在位。登上了君的位置后,郑庄公在政治上立即表现出卓越的见识和才能。《左传》中关于郑庄公的记载是从鲁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开始的,而郑庄公作为一个杰出的君主的智谋恰是从这次平定“宫变”中显示出来的。

郑国是西周末年最后一个受分封的诸侯国,但郑国君主都比较开明,加之所处交通便利的中原中心位置的地理优势,经过郑桓公和郑武公两代的经营,到了春秋初期,郑国已成为一个国富兵强的国家了。然而在经济、军事双发展的表面下,却掩藏着一场兄弟间的争权夺势的斗争。能否处理好这场斗争,就决定了郑庄公的政权能否巩固和发展;郑国能否继续统一和繁荣。

郑庄公之母姜氏,生庄公和共叔段。因为郑庄公是寤生而讨厌他,偏爱小儿子共叔段。郑武公在世时,姜氏就多次向郑武公请求立共叔段为太子,郑武公没有同意。郑庄公即位后,姜氏又为共叔段请求制,郑庄公以制地势险要为由拒绝了姜氏。姜氏不满,又为共叔段请京,郑庄公无奈之下只得答应了姜氏。共叔段到京后,权欲膨胀,野心勃勃,在母亲姜氏的支持纵容下,欲夺郑庄公之位而代之。他首先是高城深池,然后兼并了西鄙和北鄙,与母亲姜氏密谋,发动叛变。面对共叔段和母亲姜氏的一系列不轨的举动,大夫祭仲、公子吕向郑庄公进谏,郑庄公沉着冷静,运筹帷幄,在得知共叔段发动叛乱关键时刻,当机立断,一举平息了叛乱。气愤的郑庄公将母亲囚禁于颖并发出“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1的誓言,然而没过多久郑庄公就后悔了,在颖考叔的帮助下与姜氏相见,母子和好如初。

在郑庄公“克段于鄢”和“黄泉见母”这两件事中,传统史学和文学对郑庄公发出猛烈的抨击,将其定位于奸诈、狠毒、虚伪的奸雄。如宋代吕祖谦在《东莱博议》中指出“庄公之心,天下之至险矣”2。清代的高士奇也在《左传记事本末》中说道“郑庄公,春秋诸侯中枭雄之姿也,其险谋忮忍,先自剪弟始,而后上及于王,下及于四邻与国,夫兄弟一本,天属最亲而养骄长恶,以行其芟荑之计。及泉誓母,敢施所生,况他人乎?”3。在他看来,郑庄公是狠毒的,对其母亲和弟弟这样“天属最亲”的人都用计谋,更何况他人呢?古人对郑庄公的隐忍和谋略的分析是中肯的。的确郑庄公的隐忍是为了使姜氏和共叔段的“不义”之举暴露,这样在道义上,郑庄公就站住了脚。然而说于其母“不孝”,于其弟“不友”,存心杀之则是不客观的。

郑庄公对母亲姜氏是孝的。从郑庄公出生之日起,因为是寤生而不被姜氏喜欢,想必在其成长历程中也并未得到过姜氏的多少母爱。但郑庄公还是克守孝道,没有非难过母亲。他明知道母亲姜氏偏爱弟弟共叔段,想为其谋取君位,但当母亲为弟弟请京时,还是答应了她,以母亲欲之而委屈自己完成母亲的愿望。试想自己的亲生母亲要帮助自己的弟弟夺取自己的政权和生命,在这种情况下,有谁能够忍受呢?郑庄公却作到了,他用自己大度的心胸包容了自己的母亲,他希望母亲姜氏会醒悟,悬崖勒马。然而,偏执的姜氏没有醒悟,与共叔段一起举行了叛乱。失败后,郑庄公将姜氏置于城颖并发下重誓,这可以说是多年来郑庄公对母亲姜氏所作所为的怨与恨的总的爆发。谋反,是罪不容诛的,但郑庄公并没有对姜氏用极刑,他对母亲还是宽容的,只是将其囚禁,但没过多久,郑庄公内心就不安了,后悔自己对母亲的处置,在颖考叔的帮助下,与母亲和好如初。

郑庄公对弟弟共叔段是友的。对于共叔段的高筑京墙,郑庄公没有责难和打击,也是希望弟弟会醒悟,自己收手。当共叔段兼并西鄙和北鄙时,郑庄公仍在忍让,直到共叔段发动叛乱,郑庄公才采取行动。共叔段叛乱失败后,郑庄公也并未将其赶尽杀绝,而是放了共叔段让他逃到共国保全性命。在数年之后,郑庄公对大夫百里道出了自己的悔恨“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其糊口于四方。” 4由此可见,郑庄公对其弟弟共叔段是关心爱护的。

共叔段之乱完全是姜氏和共叔段本人造成的。按照传统的宗法制继承惯例,郑武公死后,应由长子郑庄公即位。但是由于姜氏个人的好恶,想要扶持共叔段继承君位,这是不合制度和法度的。郑武公在时,姜氏废长立幼的请求没有得逞,到郑庄公即位后,姜氏利用做母亲的身份,为共叔段请求封地,她首先看到了制地势险要,于是要求郑庄公封制给共叔段,以利于共叔段的发展和谋反成功,郑庄公想到虢公曾死在那里,就委婉的拒绝了姜氏并给了她和共叔段善意的提醒;姜氏请制的愿望没有得逞,没多久她就又为共叔段请求京地,郑庄公无奈只好答应了姜氏的请求。在共叔段得到京后,姜氏与共叔段图谋不轨,企图合谋夺取郑庄公的政权和君位。身为人母,为人兄弟,母亲和弟弟有如此的图谋和作为,可见是母亲和弟弟“不母”“不弟”在先,而论者只评郑伯“不孝”“不友”,显然是不公正的。

郑庄公对母亲姜氏是孝的,对弟弟共叔段是友的。在处理他们的叛乱的问题上,郑庄公是有谋略的。郑庄公与母亲弟弟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权力之争。郑庄公对其母的“不母”,其弟的“不弟”都给予宽容。在这里,郑庄公向人们充分显示了他的仁义,而姜氏和共叔段则表现出了他们的贪婪和不义。他们不断地向郑庄公的政权发动攻击,郑庄公则处变不惊,静观其变,运筹帷幄,最终取得了胜利。胜利后,他对姜氏和共叔段进行了宽大的处理,妥善的处理了政治和亲情的关系。他没有被亲情禁锢,陷国家于动乱、人民于灾难,失去政权;也没有被权力冲昏头脑,为保政权而杀害亲人,颠覆礼仪。郑庄公“克段”的胜利,标志着他排除政乱,稳定内政的成功,同时,也显示了他在政治上的成熟和治理国家的才能。

(二)国事

郑庄公对共叔段叛乱问题的妥善处理,显示了他卓越的见识和才能。郑国在经历了共叔段之乱后,内部一直很安定。作为一个杰出的君主,不仅表现在处理家事方面,而且在治理国事上,郑庄公也表现出非凡的智慧和才干。

郑庄公具备了作为一个出色政治家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素质。在政治上,郑庄公十分善于用人。他的身边聚集着一大批人才为他出谋划策,冲锋陷阵。如足智多谋的祭仲为他献计献策,处理军国大事;子封为他南征北战,开疆拓土;公子突献计大败北戎;子元“鱼丽阵”取得繻葛之战的胜利……郑庄公不但善于用人,而且善于纳谏,从谏如流。鲁隐公九年对北戎之战和鲁桓公五年对周之战,他听从了公子突的建议,认真的分析敌情,采纳了公子突的战略,最终取得了胜利。对于大夫公子们的建议,郑庄公都积极听取,认真采纳。正是因为郑庄公的善于用人和纳谏,使得郑国君臣同心,在政治上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团结力量。他的这些谋臣勇士,在他的“小霸”事业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他本人的政治素质和治国才能则使他战胜于朝廷。在内政上胜于他国,实现强大。这些说明郑庄公是颇懂治国之术的。在郑庄公身上具有一种较高的领袖素质。

郑庄公具备作为一个军事家的所必须具备的谋略素质。在军事上,郑庄公十分善于用兵。他的一生功业辉煌。他在位期间,分别击败过周、虢、卫、蔡、陈联军及宋、陈、蔡、卫、鲁等国联军。御燕、侵陈,大胜之;伐许、克息、御北戎,攻必克,战必胜,可谓战绩显赫。同时,郑庄公又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精权谋、善外交的政治家。他十分善于将政治谋略运用于军事战争中。其过人的政治军事才能,也是他在春秋列国纷争中能小霸中原的重要原因所在。除了其他诸侯攻打郑国的几次战役没写结果,《左传》中记载的有郑庄公参加的战役,几乎都是郑国取得了胜利。比如,鲁隐公五年,伐燕,大败燕军;鲁隐公六年,侵入陈国,取得重大收获;鲁桓公五年,大败王师,取得繻葛之战的胜利……在每次战役中,郑庄公综合运用军事手段和外交手段,仔细分析敌情,抓住有利战机,当机立断,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作为一个出色的君主,郑庄公对外开疆拓土,武功显赫,对内将郑国治理的井井有条,人心团结,军事强大,经济繁荣。良好的个人素质是郑庄公成为一个杰出君主的重要条件。

 

二、 对外政策及活动

 

郑庄公平定内乱,巩固统一之后,便开始了向外发展势力。具体而言,郑庄公的对外政策的核心是外交手段和军事手段。作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郑庄公将这两种手段相结合并有一定的创造和发展。从对外政策的对象上看,郑庄公对诸侯国和周王室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其中外交对象和所用外交策略相互交织,关系微妙复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对诸侯国的政策及活动

1、远交齐鲁,近攻宋卫

郑国作为后起之国,他的实力尚未发展到与大国争霸的地步。所以要发展自己的对外势力,首先就要保证自己不与大国结仇,争取大国的支持或中立;其次,在大国默许或支持的条件下,蚕食临近小国,扩展自己的疆土。这样郑庄公就将目标锁定到了与自己相接壤又有矛盾的两个小国——宋国和卫国。宋国虽小,但他却和大国鲁国是盟国。因而要争取鲁国的合作,才能顺利的打击宋国。齐国是大国,与郑国相距较远,没有直接厉害冲突,但作为大国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因此,郑国提出了“远交齐鲁,近攻宋卫”的政策。郑庄公是空前的,战国期间的“远交近攻”则是对他这种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可见他的政治谋略非同一般。

宋卫是郑国扩展势力的最大、最直接的障碍。两国实力与郑国相当,郑国攻打宋卫的重要原因是宋卫两国与郑国矛盾由来以久,不可调和。郑武公时,因郑武公把持周政,卫侯就对郑国十分不满。共叔段之乱后,“公孙滑出奔卫,卫人为之伐郑,取禀延,郑以王师、虢师伐卫南鄙。” 5这样卫国与郑国的矛盾变得尖锐,成为郑庄公重点打击对象。宋国与郑国也有矛盾,宋殇公即位,公子冯出奔郑国,郑庄公想把公子冯送回宋国为君,于是宋郑结怨,之后郑宋之间征战不断。郑庄公是善于把握时机的,他看到宋卫两国发生内乱,力量虚弱,有机可乘。便下定决心要拿下两国。

为了打击宋卫,郑庄公决定联合齐鲁,陷宋卫于孤立之境。为实现这一目的,郑庄公在位三十四年一直同齐国保持结盟友好的关系,两国之间从未发生争战。鲁隐公三年冬,齐、郑盟于石门。隐公八年,在齐国的帮助下,郑庄公又朝见周天子,与周王室的关系实现正常化。郑国也帮助齐国抵御北戎的进攻。这样,郑庄公从郑国的实际条件出发,对齐国采取了“远交”政策,使齐国为郑国所用,极大地提高了郑国的战斗力和影响力,郑庄公的手段是高明而杰出的。

在与齐国保持良好关系的条件下,结交鲁国便成了郑庄公的外交重点。鲁国与宋国是友好盟国。为了对付宋国,郑庄公则迫切的想结交鲁国,拆散鲁宋联盟,争取鲁国支持。郑庄公作为有智谋的杰出君主又一次显示出了沉稳和善于抓住机会的本领。首先,郑庄公在隐公五年伐宋,试探一下宋国的实力和鲁国的反映。面对郑庄公的讨伐,宋殇公急忙派使者到鲁国求救。鲁隐公因不满宋史的回答而回绝了宋国的求助。鲁宋之间出现了间隙,聪明的郑庄公把握了这次机会,派使者会见鲁隐公,恳切要求修好。两国国君盟于艾,消除了前怨,鲁郑关系变好,为齐鲁郑三国联合创造了条件。其次,郑庄公适时地给鲁国好处,巩固与鲁国的关系。鲁隐公八年,郑庄公“请释泰山之祀而祀周公”6并将泰山的枋田交换鲁国的许田,郑庄公考虑到周王已无力巡狩泰山,且管理不便,则与鲁国以枋换许,各得所利,解决了两国关系中的问题。祭祀周公则极大地表现了郑国对鲁国的尊敬和友好。郑庄公的目标是长远的,通过交地除了对鲁国表示友好,巩固鲁郑联盟外,同时郑庄公也为他以后兼并许国减少了阻力。如此可见,郑庄公的计谋是有远见的。

宋卫非等闲之辈,他们联合陈蔡也组成了一个强大的阵营。在鲁隐公四年,宋卫蔡陈攻打郑国,围郑东门,五天后撤兵。这是宋卫联兵向郑庄公的挑衅和宣战。到了秋天,宋卫联兵再次攻打郑国。面对宋卫的猖狂进攻,郑庄公再一次表现出了他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沉着冷静,能屈能伸的心理素质。他在思考,在谋划,在等待机会。终于,机会又被他抓住了。鲁隐公五年,卫国发生了卫州吁弑卫桓公篡权的政变,卫国在政治上十分不稳定,人心涣散。郑庄公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以卫国为突破口,对卫国进行了有力的打击。

郑庄公冷静沉着、毫不屈服。他一方面在军事上加强防御,顽强抗敌;另一方面在外交上处理好与列国的关系,不计前嫌,化敌为友,尽可能联合一切可以利用的政治力量打击了卫国,挫败了宋卫集团的嚣张气焰。郑庄公又采取了瓦解敌人同盟,争取更多支持的策略。鲁隐公六年,郑庄公侵入陈国,俘获了许多东西。军事打击之后,郑庄公拿出政治外交手段向陈国伸出橄榄枝,请求两国修好。鲁隐公七年,陈桓公主动将自己的女儿嫁给郑国公子突,与郑国成了联姻同盟。郑庄公成功地瓦解了宋卫蔡陈同盟。接着郑庄公对宋采取了强硬的军事手段进行打击。鲁隐公四年,郑庄公应邾人之请,攻打宋国,报了宋围郑之仇,同时郑庄公以正义的身份为小国讨公道,提高了自己在诸侯国中的影响力。从公元前714年到公元前712年,“郑齐鲁连手,宋屈服于郑,郑庄小霸告成” 7。鲁隐公九年,郑庄公借宋不庭而以王命讨之。鲁隐公十年,齐鲁郑三国联盟打败了宋军。郑国军队占领了枋,但郑庄公没有将其据为己有,而是又一次尊重了自己的盟友,把郜鼎和枋划归了鲁国。《左传》中假君子之口对郑庄公此举作出“郑庄公于是乎可谓正矣,以王命讨不庭,不贪其土,以劳王爵,正自体也。” 8的高度评价。实际上,正是因为郑庄公不独吞,妥善处理胜利果实的做法才为他巩固了与盟友的良好关系,迎来了好名声,为自己的长远发展铺平了道路。在齐鲁郑的联合进攻下,公元前712年,宋殇公终于屈服认输了。

在与宋卫的战争中,郑庄公的谋略不仅体现在他善于团结盟友,抓住战争有利时机上,而且还表现为他作为一个出色的君主,善于把握大局,沉着冷静,运筹帷幄,有取有舍的胸襟气度上。

2、败戎灭许

自西周以来,戎狄一直都是中原诸侯国的大患。而郑国却多次打败戎国,维护了自己国家和其他诸侯国的安全。这样,郑国的国际影响力又大大地提高了。鲁隐公九年,北戎伐郑,郑庄公听从臣子的建议列阵大败北戎。鲁桓公六年,郑庄公又应齐国的请求,伐戎救齐。讨伐北戎的胜利,让齐国对郑国另眼相看,齐僖公甚至主动提出与郑国联姻的请求。由此可见,对北戎的军事打击,不仅提高了郑国的影响力,也提高了郑国的外交能力和郑国在诸侯国中的地位。

攻灭许国同样也是郑庄公军事才能和智慧的显现。鲁隐公十一年,郑庄公联合齐鲁伐许,并攻占了许国。这是郑庄公军事才能的表现。他的政治智谋则反映在他有先见之明,能够恰倒好处地安置许国。在对许国国土的处理上,他采取了既不独吞也不放松的政策。将胜利的果实与齐鲁共享,但同时他不放松对许国的控制,他派守臣驻许监督,不让其他国家的势力延展到许国威胁郑国安全。他希望许国一直服从郑国,但他又预料到自己死后许国会复国,所以他告戒公子荻,不要把财物放在许都,在自己死后,要马上离开许国。这一切同鲁隐公八年以枋换许的举措一样,均反映了郑庄公善于长远打算,有远见,有智谋,是一位不凡的政治家,杰出的君主!

在处理与诸侯国的关系问题上,郑庄公综合运用外交,军事手段,同时他善于利用矛盾,抓住有利时机,争取支持并灵活地对不同国家采用不同的策略且有先见之明,加之以强大的军事实力,其“小霸”事业几近颠峰。

()对周王室的政策及活动

郑庄公是春秋初期最具政治眼光和治国才能的杰出人物。他首先看到了“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自失其序” 9的历史性变化。春秋时代,周王室日益衰落,已无力维持“礼乐征战自天子出”局面。诸侯对抗周天子的事时有发生。但周天子以“共主”的名义仍具有很大的号召力。无论诸侯国如何强大,周王室如何衰弱,诸侯斗争中从不放弃使用“尊王”的口号。只有这样才是有礼的,合法的,才能在诸侯国中确立威信,提高声望。作为周平王卿士的郑庄公更加清楚的明白,只有利用好了周天子这张王牌,才能让自己的“霸业”事半功倍,所以他对周天子极尽拉拢之势,然而周天子并不是任人摆布的棋子,难免有时让郑庄公不能如意,此时郑庄公则拿出打击这个手段来敲打周天子,让周王室继续为自己所用。郑庄公十分善于处理与周王室的关系,在与周王室交往时,他采取拉拢和打击相结合的手段。

郑庄公和他的父亲郑武公均是周平王的卿士,帮助周平王执掌周王室的政权。但是由于郑国实力的逐渐强大和郑庄公的权势的壮大,让周平忘依靠他却又惧怕他,周平王担心郑庄公操纵大权,于是想分权给虢公以削弱郑庄公,郑庄公十分不满,于是发生了与周王室易质事件。与天子易质古未有之,它象征着周王室的至尊地位下降到了与诸侯等同的地步。虽然没有军事冲突和政变,但这对周王室的尊严的打击是重大的。

周平王死后,周桓王便准备授权于虢公。郑庄公对此非常不满,于是派祭仲去温邑割了周王室的麦子,到了秋天,又把成周的稻子割走。取天子之禾,这无异又是对周王室的一大侮辱,历来只有诸侯进奉天子,而郑庄公却割取了天子的谷物。周桓王气愤至极,至此,周郑关系恶化。郑庄公作为一个有胆识,有谋略的政治家,第一个认识到王纲解纽,诸侯自强的现实,并采取了抗议之举,但他马上有意识到自己错了,不能失去周王室这面大旗,于是他又开始了对周王室的拉拢。

为了缓和与周桓王的紧张关系,鲁隐公六年,郑庄公仍去朝见周桓王,但周桓王却对他不加礼遇。面对周桓王的无礼,郑庄公又一次表现出他的忍让和大度。鲁隐公八年,郑庄公又带着齐国人去朝见天子,希望使周郑关系正常化。鲁隐公九年,“宋公不朝,郑伯为王左卿士,以王命讨之”。10鲁隐公十年郑庄公率领虢师讨伐宋国。这样,聪明的郑庄公又打着“王命”的旗帜来为周王室,为周王找回了尊严,自己则用周王室的军队和威信来打击自己的敌人,增加了郑国的军事实力。

然而郑庄公的努力并未换来周桓王的合作。鲁桓公五年,周桓王夺了郑庄公的政权,并率诸侯联军讨伐郑国。郑庄公不畏强敌,率领郑国人民奋起抵抗,在繻葛列阵大败诸侯联军。周桓王竟被郑庄公手下战将祝聃射中肩膀。当周军大败,郑大夫请求乘胜追击时,郑庄公却说“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无损,多矣!” 11在晚上还派祭仲去慰问受伤的周桓王及其左右随从,郑庄公这样做是睿智的。在这次战役中,郑庄公以强大的军事力量给周王室以沉重的打击,对周桓王此前的无礼和夺政行为给予了威慑。使周天子颜面扫地,周王室威信无存。在此后与周王室的交往中,郑国占尽了主动和上风。同时大败诸侯联军,也使其他诸侯不敢小视郑国,极大地提高了郑国的威望和影响力。然而,郑庄公的杰出就在于他的适可而止和深明大义。他明白尊王重礼的重要意义,于是又说出自己不敢欺凌天子,参战只是自救的苦衷,并且慰问王师以示仁义。同时又维护了周王室的尊严。这样郑庄公在道义上又站稳了脚,得到了人们的理解和支持。在这里了充分地显示了郑庄公杰出的政治谋略和军事才能。

 

郑庄公凭借自己的智谋和实力,对内平定内乱,巩固统一,对外针对不同国家采用不同政策,取得显著成果。郑庄公以一己之力使郑国在春秋初期政治舞台上大放光彩,拉开了“五霸”争霸的序幕。童书业曾这样评论郑庄公“当春秋之初,周室已衰,齐、晋、秦、楚未兴,郑庄雄桀,处挟天子以会诸侯之地位,又结结大齐、强鲁,进攻宋、卫、陈、蔡,甚至击败周王所率之联军,纵横一时,几于霸主。” 12这是对郑庄公一生功绩的概括和中肯的评价。综观郑庄公的一生,我们说他无愧于有智谋的杰出君主的称号!

 

注释:

1[4][5][6][8][9][10][11] 伯峻《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4页,第74页,第18页,第58页,第69页,第75页,第65,106页。

2]吕祖谦《东莱博议》,北京:中国书店,1986年版,第1页。

3]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北京:中华书局,1797年版,606页。

[7] 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14页。

12]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13页。

 

 参考文献:

伯峻《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⒉ 李梦生《左传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王淑均《左传菁华》,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裴默农《春秋战国外交群星》,重庆:重庆出版社,1998年版.

⒌ 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⒍ 吕祖谦《东莱博议》,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6年版。

⒎ 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北京:中华书局,1797年版.

⒏ 吴楚材、吴调候《古文观止》() , 北京:中华书局,1981版。

⒐ 曹迎春《浅谈〈左传〉中的郑庄公》,《古典今读》,2005年第2期。

⒑ 邓璞、邰丽《郑庄公性格另说》,《云南电大学报》,2006年第2期。

张卫中《郑庄公与春秋社会》,《青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3期。

 

 

 

 

 

 

 

 

相关新闻:

上一篇:新课改中的实效教学

下一篇:多少度

频道栏目

名师风采

课件教案

教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