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心得
2010年03月22日 15:03
来源:本站原创
我从事教学工作已有十年左右了,经历了这几年来学校教学发展历程,刚进曲阳一中时,教师几乎主宰了整个课堂,一堂课下来,教师声嘶力竭、筋疲力尽。效果不佳,出现了讲过N遍的题学生仍然不会,学生动手极少。接着,教学提倡学生多活动。当时所谓的活动也最多是让学生回答或做老师设计好的题,以老师为主,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课堂上也很少有学生提出“意外”的问题。学生走不出教师的手掌心,教学效果虽比以前有了好转,但也不太尽人意,现在,学校推行同课教师共同备课,每位教师上课内容设计,教法都一样,但效果仍有差距,这差距又出在哪了呢?这不得不令人深思,纵观这几年高考,考查考生素质、能力的越来越多,为了与高考接轨,边摸索、边思考,高效的教学法,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我感觉到了以下几点。
大家都知道,对于我们教师,抓住课堂40分钟这块主阵地是我们的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学生讨厌老师课后揪住他不放。老师也不愿意增加额外工作量,所以课堂40分钟要相当“精彩”。
一,开放学习方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训练自主学习能力,彰显个性。
顺应社会的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为指导。针对具体教材特点,创设自主学习情境,开放课堂学习方式,把课堂学习的主权交给学生,引领他们主动积极探索、发现、获得知识,从而达到启迪思维,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例如课本46页第13题,有的学生求A’B’的长放在三角形AA’B’中求得|A’B’|=a
二,走到学生中间去带来课堂高效
三尺讲台是老师阵地。一堂课,老师不肯舍弃那属于自己的地盘,老师自己高高在上,不肯走到学生中间去,老师无法了解学生,学生惧怕老师,那也会惧怕教学,学生不做深入研究,只能做到浅尝辄止。
走到学生中间去,有利于全面正确地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增加老师与学生的亲和力,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有助于教师针对出现了不同问题不同指导正是因材施教,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三,让课堂具有人文魅力。
课堂教学三要素:学生、教师、教材。但并不是教师和学生机械相加,而是形成一个真正学习上的“学习共同体”,教学只有在人格平等,真诚对待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更大的思维发展空间,另外教师要把新教材进行二度加工,以学生易懂,能懂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点领悟到位。
以上各点只是我个人的一点建议,仅供参考,望以后多与各位同仁切磋更好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相关新闻:
上一篇:浅谈政治教师的“积累”
下一篇:让语文课堂轻松愉悦起来